我上我也行!民间大神也能设计混合战舰?

2025-02-13 11:43:07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经常听到大家说"我上我也行",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我行我上"的混合战舰设计。这些设计充满奇思妙想,装备精良,曾刊登在上个世纪的杂志上。它们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为混合战舰这个奇特的战舰类型增添了更多奇幻色彩。本文将分享两个来自杂志的混合战舰设计构想。 1936年1月,A.M.普罗

经常听到大家说"我上我也行",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我行我上"的混合战舰设计。这些设计充满奇思妙想,装备精良,曾刊登在上个世纪的杂志上。它们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为混合战舰这个奇特的战舰类型增添了更多奇幻色彩。本文将分享两个来自杂志的混合战舰设计构想。

1936年1月,A.M.普罗克特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天生为战列舰而设计?》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柴油机在续航里程方面的优势。作者不仅是柴油机设计的鼓吹者,同时也是混合战舰的热情支持者。在文章第二页,他甚至附带了一份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奇特的混合战舰设计草图。

在936年1月刊的《科学美国人》杂志目录页中,普罗克特在文章《天生为战列舰而设计?》中分享了他设计的柴油机战舰构想。

这个设计除了动力系统采用了比较常规的柴油机外,其他方面充满了独特和与众不同。首先要提到的是炮塔上的“防爆罩”设计,这是一种奇特的伞状装置,由支柱支撑在炮塔和上层建筑之间,与目前在乌克兰战场上作战的“加蓬坦克”非常相似。该设计旨在提前触发空中来袭炸弹的延时引信,并使炸弹在击中下方炮塔结构之前引爆,是一种针对空袭的特殊防御设计。

普罗克特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提出的战舰构想,有很多独特的设计细节

坦克能加蓬,那么战舰也能加,关键这个脑洞还是90年前的产物

除此之外,这个构想还设计了一种独特的隧道状船尾。通过类似桥洞的拱形船壳,将舰船的传动轴等部位全都包裹其中,以保护螺旋桨和船舵等部位免遭鱼雷袭击。根据雷曼和麦克劳林在《混合战舰》一书中的评价,普罗克特的这个设计要远远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德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提出了与普罗克特相同的舰尾设计。普罗克特还为他的构想塞满了防空炮组:6座三联装127mm高炮和8座双联装76.2mm高炮构成的防空火力相当可观,其中127mm高炮炮塔顶部也加装有“防爆罩”。至于主炮,则是2座夸张的三联装457mm火炮。

普罗克特也搞过其他混合战舰设计,图为他根据1930年6月美国海军研究所论文集的图纸所提出的柴油动力混合动力巡洋舰

关于搭载的小艇,它被放置在甲板的凹槽中,并有盖子保护免受炮火损坏。设计采用了圆柱形塔桅和纳尔逊级战列舰类似的火控设备。舰尾主炮塔后有升降机,可容纳11架战机到甲板下机库。图纸未指明飞机类型,但根据没有飞行甲板推测应为水上飞机。战机通过舰尾弹射器起飞,两侧起重机吊回甲板降落。尽管设计看起来离谱,航空设备不多,难以归类为狭义混合战舰,但细节考量与设计有趣。

《伦敦新闻画报》1942年6月20日刊的首页

相似的设计也出现在英国的出版物上,随着混合舰队在英国官方的减少,一艘被称为B.A.C.船(B.A.C.代表:战列舰-航空母舰)的舰船出现在了1942年6月20日和1942年6月27日的《伦敦新闻画报》上。该舰由画报的船舶艺术家戴维斯(G H Davis)绘制,据称设计中还有一位匿名的“海军专家”参与。B.A.C.船的详细参数可见于图表。

这幅画报上展示的作品设计别出心裁,将现实与幻想融合得相当巧妙。乍一看似乎合情理,但很快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各种匪夷所思的想法。举例来说:虽然整舰采用了3x3的标准主炮布局,但主炮却装在非常低的位置上。其中A炮位的炮塔甚至完全嵌入在船体内部,这导致该舰除了需要防浪板外,还需要在炮塔凹槽中安装不停工作的泵机将灌入的海水排出,非常不方便。然而根据杂志中的描述,这样布置的A炮位炮塔可以几乎不受影响地进行大幅度远程射击。

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1942年6月20日刊的B.A.C.船内容,此时的构想还没有添加舰尾的坞舱和配套的小艇

B.A.C.舰的炮塔不按传统战列舰的阶梯式布局设计,而是考虑到飞行甲板的需要。该舰的飞行甲板并非固定设计,而是可根据需要延长。当不需要使用战机时,飞行甲板可以缩短至机库位置。当需要使用战机时,需升起主炮塔上的支撑柱,搭好横梁,将延长段飞行甲板推出,覆盖炮塔,提供足够长的飞行甲板。虽然结构巧妙,但也较为精密、脆弱,一旦受损可能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影响战机起降。

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1942年6月27日刊的B.A.C.船内容,此时的构想更进一步,在船尾添加了坞舱和配套的小艇

飞行甲板的设计异常独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机库设计并不那么出彩。B.A.C.船在舰船中央设置了机库,使用两个中部升降机来起落战机。然而,考虑到B.A.C.船装载了大量武器装备,由此产生的重量压力需要采取各种减重技巧,例如全舰采用焊接技术、减少船员居住空间、将炮塔嵌套在机库结构中……针对这些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可让大家自行想象。

《混合战舰》(The Hybrid Warship)一书中的B.A.C.船线图,注意虚线部分展示的可延伸飞行甲板以及舰尾滑道部分

在接下来的一期杂志,也就是1942年6月27日的《伦敦新闻画报》上,戴维斯进一步提出了在他的B.A.C.船上增加4艘"攻击快艇"的设想。这些快艇的长度在12至15米之间,将储存在船尾的坞舱中,通过展开的滑道从两扇小尾门驶出。每艘快艇需要配备4名船员,武装有4挺大口径机枪,可携带鱼雷或深水炸弹,以用于攻击敌方水面舰艇或潜艇目标。这些快艇的航速预计可达40节。然而,这一设想过于奇特,对英国皇家海军并没有产生实质影响。

对于《战舰世界》来说,这些奇怪、奇异又奇特的设计或许确实有一席之地。您认为这两个来自杂志的设计应该成为游戏中的几级船?它们适合展现哪些特色?欢迎留下您的评论!

以上是《我上我也行!民间大神也能设计混合战舰?》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大家,更多攻略请关注17173《战舰世界》

【编辑:17173】
日期
游戏
状态
下载
礼包

页游测试表

日期
游戏
状态
评分
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