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意大利侦察舰全史(上)

2022-06-29 15:58:05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军舰(包括试验模型)一直是海军政策的成果,因此也是政府选择的表现。对于意大利海军来说,内阁的指示自1871年春以来就相当明确:柏林和罗马自1861年起就因为利益站在一起对抗维也纳

军舰(包括试验模型)一直是海军政策的成果,因此也是政府选择的表现。对于意大利海军来说,内阁的指示自1871年春以来就相当明确:柏林和罗马自1861年起就因为利益站在一起对抗维也纳,从而阻止哈布斯堡王朝占领意大利,法国便成为了年轻的意大利王国最有可能的敌人。由于法国的GDP是意大利的两倍,并且意大利海军需要保护漫长而又开阔的海岸线,这个新王国不可能在海军规模上与法国海军相抗衡。当时意大利两位主要的海军思想家,未来的海军上将西莫内·帕科雷·德·圣邦(Simone Pacoret de Saint Bon)和贝内代托·布林(Benedetto Brin)决定建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列舰。杜里奥级铁甲舰与当时的任何铁甲舰相比火力更强,保护更好,航速更快。之后是两艘可以视作战列巡洋舰雏形的意大利级铁甲舰。航速和攻击力成为了意大利军舰的代名词,代价是牺牲防护,因为新的作战舰队必须以质量优势来抵消法国的数量优势。

(杜里奥级铁甲舰,装备当时令人望而生畏的450毫米巨炮)

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意大利的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从1880年代初开始服役,在接下来的20年里,意大利得以在内外事务方面直面法国的威胁,付出的建设成本只有巴黎的大约一半。因为意大利的作战舰队(由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组成)比法国快2-3节,因此不需要像当时的其他国家海军那样组建更快的侦察中队。

1902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奥匈帝国海军在举行一系列登陆演习后得出结论,岸防战列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哈布斯堡担心意大利会入侵伊斯特里亚和达尔马提亚,只有组建蓝水战列舰部队才能反击。第一步便是在1906年订购拉德茨基级准无畏舰,以及一艘3500吨的涡轮机动力巡洋舰(Turbinen Antrieb Kreuzer),即未来的施鲍恩海军上将号。最近的对马海战表明,未来海军的交战距离至少为5000码,随着火控系统的不断发展,交战距离还会继续增加。英国人用无畏号开启了一场新的海军竞赛,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造船技师都开始研究新的全装重型火炮战列舰。交战距离的增加和占领敌方战列线“T字横头”的战术需求,这意味着白天至少保持5节的航速优势,并且在更远的距离上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需要航速远远高于作战舰队的侦察中队进行先期侦察。1905年后,英国和德国选择建造新型战列巡洋舰来执行这项新任务,但是当时的奥匈帝国、意大利甚至法国海军都难以负担这种昂贵的军舰。

(1900年左右,停泊在威尼斯的卡约•杜里奥号)

奥匈帝国在1910年11月完成了施鲍恩海军上将号的建造。她是奥匈海军第一艘采用涡轮机动力的大型军舰,但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靠的推进系统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一战期间海军司令部把她留在了北亚得里亚海。事实上,她可以算作奥匈帝国的第一艘轻巡洋舰,防护为60毫米装甲带,50毫米弹药库装甲盒,还有20毫米装甲甲板抵御弹片。

(1911年8月19日,侦察舰瓜尔多号在威尼斯下水)

为了应对斯鲍恩海军上将号,意大利在1907年订购了瓜尔多号,并于1913年服役。从逻辑上讲,这艘侦察舰(esploratori)将用来配合意大利海军第一艘无畏舰但丁·阿利吉耶里号作战。与斯鲍恩海军上将号不同的是,瓜尔多号很快就赢得了优秀军舰的美誉,直到1939年除籍。她的防护只有40毫米穹甲,鉴于侦察舰在执行侦察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敌舰时,通常会在远距离交战,这已经足够了。按照设计者的构想,瓜尔多号配备了两部油煤混烧锅炉,虽然续航能力较低,但是该舰还将在海外执行访问任务(主要是拉丁美洲),因此居住性和外观的优美程度得到了改善。

(卡洛·米拉贝洛。到了1960年代,他依然被誉为意大利海军最有眼光的领导人之一,有能力思考任何军事、技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卡洛·米拉贝洛(Carlo Mirabello)长期担任海军部长(1903年12月11日至1909年12月12日),之后由他的导师乔瓦尼·贝托洛(Giovanni Bettolo)担任(直到1910年4月),在此期间意大利海军成为新思想的摇篮。为了追求更快的侦察舰,参谋部在瓜尔多号下水之前构想并订购了两艘新型侦察舰,这次由朱塞佩·罗塔(Giuseppe Rota)设计:尼诺·比克肖号和马尔萨拉号,分别于1911年和1912年下水;两舰都在1914年服役。

(1925年,瓜尔多号侦察舰)

两艘比克肖级采用了汽艇式艏——事实证明这并不一个好主意。她们的防护与瓜尔多相当,舷侧可以发挥5门120毫米主炮的火力(舯部的两门主炮梯采用梯形布置),相较于瓜尔多号4门主炮有所改进。主机采用意大利授权制造的柯蒂斯式蒸汽轮机,但结果令人失望。尽管马尔萨拉号在1915-1916年对锅炉进行了修改,但是该级舰在最高航速(26-27节,瓜尔多号为28节)和可靠性方面始终不如瓜尔多号。这两艘新的意大利侦察舰于1914年服役。与此同时,两艘斯鲍恩海军上将号的改进型赫尔戈兰号和赛伊达号加入奥匈海军,诺瓦拉号在1915年紧随其后。这三艘奥匈军舰都是优秀的侦察舰,没有原型舰的缺陷,能够在数小时内维持28-29节的航速。除了弹药库装甲盒的厚度增加到60毫米之外,她们的防护与斯鲍恩海军上将号一样。

(尼诺·比克肖号侦察舰。在纸面上相较瓜尔多号有所改进,但只建造了两艘;两舰在1914年服役,分别于1927年(马尔萨拉号)和1929年(比克肖号)除籍)

(《战舰世界》中的尼诺·比克肖号)

在与比克肖级的涡轮机斗争过后,意大利海军参谋部开始研究将一种革命性的推进系统用于下一级侦察舰:燃气轮机。这项技术自19世纪末就开始在陆地上试验,但在海上还是一种新奇的玩意。1911年,拉斯佩齐亚船厂制造了拉芒戈-勒梅尔型燃气轮机的测试模型,并于次年开始测试。菲利波·邦菲莱蒂(Filippo Bonfigliett)设计了一种将瓜尔多号和比克肖号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新型侦察舰。该型舰除了通常的装甲甲板之外没有装甲,但在1913年,受奥匈帝国、英国和德国类似军舰的影响,意大利人决定在新设计中加入一层较薄的水线装甲带。然而,使用燃气轮机的构想由于重量和体积增加并没有实现,邦菲莱蒂承担了一个更大的新项目,其拥有更厚的装甲和更强大的主炮,装备安萨尔多公司承诺在1918年交付的新型152毫米50倍径高初速火炮。

(1912年在拉斯佩齐亚进行测试的燃气轮机设计图,计划用于比克肖级后续的侦察舰。这项技术在当时太过超前,意大利海军直到1938年才再次尝试开发。而始终独立于海军的意大利空军,在那些年里更倾向于使用瑞典的技术来开发自己未来的燃气轮机)

1914年,意大利海军订购了三艘新的米拉贝洛级侦察舰。媒体宣布这是一种5000吨级的军舰,装备8座单装152毫米炮(参见附图)。性能数据如下:水线长145.8米,垂线间长137.4米,宽14.4米,吃水4.68米,采用四轴推进,配备由四台燃油锅炉和两台油煤混烧锅炉提供蒸汽的帕森斯式蒸汽轮机,设计航速29节,功率42000马力。

(5000吨级的米拉贝洛级在1913年的初始设计方案。最后被排水量不到2000吨的同名舰取代)

同一年,奥匈海军也采用了类似的解决方案,在海军计划中的列入3艘名为“岑塔代舰”的快速巡洋舰(Rapidkreuzer)。该型舰装备120毫米炮,防护升级为20毫米装甲带和38毫米厚甲板。快速巡洋舰将用于支援4艘名为“君主代舰”的21节战列舰,这些战列舰装备10门350毫米炮。在亚平宁半岛的另一边,法国人终于放弃了使用装甲巡洋舰作为侦察力量的理念,计划建造10艘拉莫特·皮凯级侦察巡洋舰,该型巡洋舰的特点是只覆盖要害部位的28毫米装甲带。这只是法国在1912年制定的大规模海军建设计划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9艘航速在22-23节的诺曼底级和里昂级战列舰——这些都是为了弥补在1906年至1911年建造6艘丹东级准无畏舰的失误。

【来源:网络】
日期
游戏
状态
下载
礼包

页游测试表

日期
游戏
状态
评分
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