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丑,战列舰主炮全部前置还有什么优缺点?

2022-09-14 15:48:33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将主炮集中布置在前甲板的战列舰们,是战列舰时代中别样的存在。这样的战列舰设计有着怎样的优点和缺点呢?

将主炮集中布置在前甲板的战列舰们,是战列舰时代中别样的存在。这样的战列舰设计有着怎样的优点和缺点呢?

将主炮塔全部前置的设计所带来的一大优点,就是提升了战列舰的防御性能。主炮塔全部前置的设计,便于战列舰设计师缩短舰体的长度,在主炮塔群弹药库和轮机舱等核心区位置更加集中地布置战列舰的主装甲。对于处于海军条约时代的海军列强们来说,此举能够在战列舰建造排水量吨位被严格限制的情况下,用有限的装甲吨位尽可能地提升战列舰的防护性能。

在当时,为了尽可能地增强战列舰的火力,在战列舰的舰体前部、中部和后部都布置主炮的设计相当流行,但战列舰设计师们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位于中后部的主炮塔十分靠近战列舰的轮机舱,一旦战列舰的中后部炮塔弹药库被击中殉爆,有可能也会把轮机舱“一波带走”,让战列舰失去动力,成为在海面上的活靶子。而主炮塔全部前置设计,就能将主炮塔弹药库和舰体中后部的动力系统分开布置,锅炉轮机舱乃至战列舰整体的生存性得以提升。

“纳尔逊”级战列舰设计图,可见其后部锅炉动力部分与前部主炮塔群被分隔开来,也便于设计师更加集中地为主炮塔弹药库施加更厚重的装甲

主炮塔前置的第二个优点,就是将战列舰的后部甲板空了出来,后部甲板可以用于舰载水上飞机和布置机库等航空设施,强化战列舰的侦察索敌能力,而且后部甲板的航空作业还能不受主炮塔群开火的影响,实现一边开火一边放飞舰载机,如法国海军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就将后部甲板空间改建为水上飞机的机库。而在后来诞生的“黎塞留”级战列舰上,则改为在后部甲板集中布置副炮和防空炮,提升了战列舰的防空性能。

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可见其舰尾水上飞机库和弹射器

但是,海军们通过实际的运用和服役,逐渐认识到主炮塔全部前置的设计存在诸多重大的缺点。

首先,全主炮前置的战列舰,由于沉重的主炮塔全部堆在舰体前方,全舰的重心过于靠前,头重脚轻,使战列舰整体的适航性能变差。这一点在英国的2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上体现得十分明显,由于适航性太差,外加她们的外形与英国海军当时的舰队补给油轮十分相似,“纳尔逊”和“罗德尼”号战列舰被英国水兵们讽刺地称呼为“纳尔逊轮”(Nelsol)和“罗德尼轮”(Rodnol)。

“纳尔逊”级战列舰出现了典型的“头重脚轻”的问题,较为严重地影响了全舰的适航性

全主炮前置的战列舰中,主炮的射界有较多限制,不利于战列舰主炮的校射和火力的发挥。纳尔逊级战列舰由于采用了低-高-低布局的金字塔形背负式炮塔,炮塔之间存在射界遮挡的问题,三座炮塔无法同时向正前方射击,且缺少了后部射界,难以应对追击的敌舰。但在采用了两座前置四联装主炮塔的“敦刻尔克”和“黎塞留”级战列舰上,一前一后背负式布置的主炮塔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射界受限的问题。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的全前置330毫米四联装主炮塔群

主炮过于集中,侧向齐射时产生的炮口风暴更加猛烈,会对舰桥等上层建筑造成破坏。在“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服役初期,还曾经发生过因为主炮齐射导致前甲板的木甲板被掀飞的事故。

主炮塔全部前置的设计之所以能诞生于世,最直接的原因是《华盛顿海军条约》对海军列强们的严格限制。在条约的束缚下,各国海军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发展海军的实力,只得在战列舰的设计上“动脑筋”,从而促成了主炮塔全部前置的战列舰设计的出现,可以说,这一设计是海军条约时代的局限。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失效后,迎来了无条约时代的各海军强国,纷纷开始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主炮塔全部前置的战列舰设计,也很快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了。

【来源:网络】
日期
游戏
状态
下载
礼包

页游测试表

日期
游戏
状态
评分
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