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美国战列舰为什么都是航速缓慢的“铁乌龟”?

2024-10-25 10:44:18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在现代化高速战列舰问世之前,美国海军倾向于建造航速缓慢的战列舰,这成为了当时美国战列舰的一种典型技术特征。那么,为什么美国海军曾热衷于建造类似“铁龟”一样的战列舰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美国海军作为海军列强中后起之秀,为了快速追赶欧洲海军列强的步伐、增强海军战列舰部队实力

在现代化高速战列舰问世之前,美国海军倾向于建造航速缓慢的战列舰,这成为了当时美国战列舰的一种典型技术特征。那么,为什么美国海军曾热衷于建造类似“铁龟”一样的战列舰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美国海军作为海军列强中后起之秀,为了快速追赶欧洲海军列强的步伐、增强海军战列舰部队实力,制定了发展“标准型战列舰”的计划。

“标准型战列舰”主要技术特征包括采用“重点防护”概念,即将装甲放在弹药库、轮机舱等核心区域;所有主炮均位于舰体中轴线上;最大航程约为8000海里(约合15000公里);最高航速为21节(约39公里/小时);最大转向半径为640米等。

这些技术特征的规定和制定,与当时海军的战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各国海军仍然倾向于采用线性阵型,即把战列舰编成一条长线,以“战列线”的形式进行舰队的编排和战斗机动。

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排成战列线与德国公海舰队交火的英军战列舰部队

美国海军发现,观察起来英国和德国海军的主力舰的发展,如果像他们一样在舰队内编进航速和转弯半径都不一致的主力战舰,会让舰队部署和排列战列线变得困难,从而可能造成海战中舰队逐渐变得混乱。

为了让整个海军战斗舰队保持一致的行动和整齐的战列线,美国海军决定在新的战列舰发展中继续采用类似的技术特点。尤其是要尽可能保持战列舰之间的航速和转弯半径一致,这便导致了“标准型战列舰”的诞生。

排成战列线航行的美国海军标准战列舰群

“标准型战列舰”计划共诞生了5个级别、13艘战列舰,包括“内华达”级、“宾夕法尼亚”级、“新墨西哥”级、“田纳西”级和“科罗拉多”级。前4级战列舰都搭载了口径为356毫米的主炮,并且装甲带厚度维持在203-343毫米以抵挡当时欧洲国家海军的口径为381毫米的主炮炮弹。最终诞生的“科罗拉多”级舰只更是安装了口径为406毫米的巨炮,成为著名的“大七”战舰之一。

当时,战舰航速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除了美国海军需要保持战列线战术思想外,当时欧洲海军列强们装备的战舰航速也普遍维持在21节左右。因此,没有人会让战列舰在海面上“狂飙”。

搭载406毫米口径主炮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成为了美国最后完工服役的标准型战列舰

而在建造航速更快的战列巡洋舰方面,美国海军认为成本比标准型战列舰更高,因为战列巡洋舰需要更长的舰体和更强大的动力系统,造价很高。由于美国国会严格控制海军主力舰预算,直到1920年才开始建造“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但由于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这些战列巡洋舰很快就被废弃了,只有两艘较完整的船体被改造成了日后的“列克星敦”级航母。

胎死腹中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来表达这样一段意思:“20世纪,美国标准型战列舰在火力、装甲和速度性能上保持了平衡,曾经备受美国海军将领们的满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国开始发展速度接近30节的高速战列舰和舰载机,海军技术和战争形态也在快速发展,战列线战术逐渐变得过时。由于速度跟不上航母的发展,美国标准型战列舰无法与其协同作战,因而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在战争期间,美国的这些“铁乌龟”最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借助自己搭载的大口径舰炮,为同盟国在太平洋和欧洲战区进行的登陆作战提供火力支援,发挥她们职业生涯中最后的余热。

以上是《早期美国战列舰为什么都是航速缓慢的“铁乌龟”?》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大家,更多攻略请关注17173《战舰世界》

【编辑:17173】
日期
游戏
状态
下载
礼包

页游测试表

日期
游戏
状态
评分
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