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强的防空战列舰是如何诞生的?
17173 新闻导语
作为英国皇家海军最后一艘服役的战列舰,“前卫”号的知名度自不必提,关于其设计、建造、服役历程的各种书籍和文章相当之多。 前卫号战列舰 平心而论,作为一艘1941年开工、1946年完工服役的战列舰,“前卫”号的总体性能并不显得十分出众,许多方面甚至有些落后于时代,但是也有部分性
作为英国皇家海军最后一艘服役的战列舰,“前卫”号的知名度自不必提,关于其设计、建造、服役历程的各种书籍和文章相当之多。

前卫号战列舰
平心而论,作为一艘1941年开工、1946年完工服役的战列舰,“前卫”号的总体性能并不显得十分出众,许多方面甚至有些落后于时代,但是也有部分性能指标走在时代前列。除了经常被后人提到的优秀的水下线型和“神乎其神”的适航性及主炮火控之外,“前卫”的防空火力也是英国战列舰的最强者。

“前卫”号建成后的舯部照片,可见密集的高炮及指挥仪
然而,这一强大的防空火力并不是设计之初就确定下来的。1940年2月,英国海军选择了15C方案作为当年开工的15英寸主炮新战列舰设。该方案的防空火力为8座双联装5.25英寸高平两用炮、6座八联装40毫米“砰砰”炮和4座UP对空火箭发射器。在当时的皇家海军看来,这样的火力足够用了。

“纳尔逊”号战列舰主炮塔上的UP对空火箭发射器
但随着战争发展,海军很快发现这些武备的实战效果相当可疑——双联装5.25英寸高平两用炮俯仰、回旋速度和大仰角射速与旧式的双联装6英寸炮塔拉不开多少差距;八联装40毫米“砰砰”炮的杀伤斜距、可靠性都难以令人满意;UP对空火箭简直一无是处——事实上甚至可能有害。
1941年5月,根据丹麦海峡战斗中“胡德”号上UP对空火箭弹药被命中后发生火灾并殉爆的战训,海军部决定移除新战列舰上的UP对空火箭发射器。

UP对空火箭弹的剖面图
但是这样一来,新舰的小口径防空炮只剩下6座八联装40毫米“砰砰”炮了。在对空火控上,1940年11月,海军军械总监(DNO)指出,即便新一代的TS I系统仅计划装备于1944年完工的“前卫”号及后续两艘“狮”级,仍需要立即投入大量资源——而当前这些资源并不具备。例如,这将挤占使用“海泽梅耶”炮架的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的生产,后者作为急需项目(需在15个月内完成安装)具有更高优先级。

安装在“海泽梅耶”炮架上的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
DNO援引了美国最新对空火控系统Mk 37的报告。尽管其性能细节尚不明确,但已知美国海军已在舰艇上部署该系统多年,因此该系统很可能已趋于成熟。海军部技术代表团受命在加拿大尝试获取足够数量的Mk 37系统,以替代原计划研发的TS I系统。在1940年11月,英美互相向对方提供了Mk 37和TS I系统的详细图纸,最终英国获得了Mk 37系统,在“前卫”号上搭载了四套。与美制原版Mk 37相比,雷达换装英制Type 275雷达而非美制型号。
在了解到德国新一代战列舰“俾斯麦”号的性能数据并与之交手后,英方认为该舰配备约50门37毫米及20毫米高射炮:前者布置在双联装炮座上,并错误认为“俾斯麦”号装备了四联装20毫米炮座。受到这一情报影响,海军训练与参谋处(DTSD)认为当前防空火力不足:要求在“X”炮塔或后甲板加装第7座“砰砰”炮,并至少配备12门20毫米厄利孔机炮。此外,鉴于丹麦海峡战斗中“威尔士亲王”号后部5.25英寸副炮指挥仪遭受后主炮塔爆风损伤的战训,海军军械总监提出两套方案:将后部两座副炮指挥仪替换为单座中线指挥仪,同时将后部两座“砰砰”炮替换为单座中线炮位;将后部4座双联装5.25英寸炮中的两座换为“砰砰”炮,使总数达到7座。
1940年8月21日,在巴斯的海军造舰总监(DNC)办公室会议上得出结论:最优“砰砰”炮配置为6座炮位,一座位于后部上层建筑中线,另一座位于后甲板末端。每座“砰砰”炮将配备独立指挥仪并采用遥控动力操控(RPC)。若移除舰舯部航空设施,似乎能显著提升“X”与“Y”炮塔射界并容纳更多“砰砰”炮。海军副参谋长(VCNS)与第一海务大臣最终同意取消航空设施,在后部上层建筑增置两座“砰砰”炮,使该区域总数达8座,另在后甲板加装第9座,并在“B”炮塔顶部部署第10座(四联装)“砰砰”炮。

1941年“前卫”号设计图,可以看到各种防空炮和指挥仪的安装位置
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在马来海战中被日军大量陆攻击沉,在英国乃至世界引发了强烈震动。1942年11月6日,海军部批准了修订版设计方案,近程防空火力为9座八联装、1座四联装“砰砰”炮,12门厄利孔机炮。1943年,在包括马来海战在内的大量实战经验基础上,对5.25英寸副炮防空指挥仪布局进行了革命性调整,采用类似美国战列舰的菱形配置:1座中线前置指挥仪,位于前方主炮指挥塔(DCT)上方;2座舯部指挥仪,位于后烟囱正前方两侧;1座中线后置指挥仪,设于后部上层建筑。此布局显著提升了对横向移动目标的追踪能力,配套火控计算室随之调整。6月,选定六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作为“砰砰”炮替代方案,安装在10个炮位上,具体位置如下:后部上层建筑中线炮位、8座侧舷炮位(四前四后)、后甲板炮位。

巨大的六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全重达21.24吨
“B”炮塔上的四联装“砰砰”炮则被安装在“Buster”炮架上的双联装博福斯高炮替代,配备独立指挥仪。“Buster”炮架是一种自带雷达的稳定炮架,体积巨大,全重达20吨。1944年“Buster”炮架被更先进的STAAG炮架取代,后者性能更好,重量也略轻(全重17.5吨)。

“Buster”炮架的设计图,注意其雷达和指挥仪
在更小口径的防空炮方面,一开始的12门20毫米厄利孔机炮很快膨胀到了足足52门之多。1944~1945年,根据美军和英国太平洋舰队的对日战训,厄利孔机炮被认为是一种效率不高的防空武器。美军认为1门博福斯高炮的防空效率高于2门厄利孔机炮,无论后者是简单的手动操作炮架还是动力炮架都是如此。皇家海军尝试开发一种四联装、使用弹链供弹的Mark XIV型炮架,但是并未成功。最终,在战争结束的1945年8月时分,海军正式决定在“前卫”号上彻底取消20毫米厄利孔机炮,小口径高炮统一为博福斯高炮。具体配置为:10座六联装博福斯高炮、1座安装在STAAG炮架上的双联装博福斯高炮以及11座手动单装博福斯高炮,共73门。

博物馆中的“前卫”号模型,舰体前方的各种防空炮配置清晰可辨
最终,“前卫”号以这一状态建成并成为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防空中坚力量,在世界范围也是当时防空最强的战列舰之一。
- (2025-05-16) 伤害比两条哈兰还多!冷门短腿驱逐竟能逆袭成为新“雷神”?
- (2025-05-16) 都1942年了,为啥英国还要造小口径主炮驱逐舰?
- (2025-05-16) 危险之路模式即将开放!提前了解14.4活动通行证内容!
- (2025-05-14) 别以为哥们儿只能刷大船,等我的9333捅上来你就知错!
- (2025-05-13) 夜袭纳尔维克:“一战老奶奶”暴打德国驱逐舰队?
-
05-21混合星域
-
05-2089级版本
-
05-17征伐测试
-
05-17惠风楼
-
05-17乾坤21服
-
05-16梨花初雨
-
05-16天下
-
05-16年中数字服
-
05-16悠悠凉州彻
-
05-14中吕内测
-
05-13全新版本
-
05-11轻剑快马
-
05-09三春晖
-
05-09云锦织霞
-
05-08百鸟朝凤
-
05-08魔王巢穴
-
05-07开拓者先行礼
-
05-06烟雨江南
-
05-04传奇一号
-
05-02青丘古城
-
04-30九天福地
-
04-29惠享福
-
04-29正式上线
-
04-27猎魔召唤
-
04-25虎啸内测
-
04-25长城
-
05-15南风暖资料片5.5
-
05-01欢乐聚资料片5.7
-
04-30清溪资料片5
-
04-15鸿鹄资料片5
-
04-01纷飞资料片5.1
-
03-31九间资料片5.1
-
03-15剑影资料片5
-
03-01沧海吟资料片5
-
02-28护苍生资料片5.6
-
02-15从龙功资料片5.6
-
02-01长生殿资料片5.2
-
01-31金蛇舞资料片4.8
-
01-15如破竹资料片5.5
-
01-01贺新年资料片5.7
-
12-31雪人季资料片5
-
12-15闯三国资料片5
-
12-01小王子资料片5.1
-
11-30帝王路资料片5.1
-
11-15烈焰山资料片5
-
11-01西行路资料片5
-
10-31闯四方资料片5.6
-
10-15傲群雄资料片5.6
-
10-01迎国庆资料片5.2
-
09-30造神话资料片4.8
-
09-15荆棘路资料片5.5
-
09-01逐梦令资料片5.7
0/200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