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巨兽战列舰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与盖伦究竟有什么关系?

2024-06-07 10:48:23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战列舰无疑是船种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尤其如此。西班牙大帆船的出现为战列舰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16-17世纪时,盖伦船在西班牙大帆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成为了接下来300多年里海军主要的船型。 由于海上通讯不便,在过去,即使拥有新式信号旗系统的英、法、荷、西等国

战列舰无疑是船种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尤其如此。西班牙大帆船的出现为战列舰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16-17世纪时,盖伦船在西班牙大帆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成为了接下来300多年里海军主要的船型。

由于海上通讯不便,在过去,即使拥有新式信号旗系统的英、法、荷、西等国海军,发出一条指令也需要很长时间。例如,在1805年特拉法甲海战中,纳尔逊打出的著名信号“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英格兰希望每个人都恪尽其责),挂了10多分钟才传达完毕。因此,在战斗中,舰队排成阵列轰击敌舰,便于统一指挥,火力分配更加清晰,舰队才能获取更稳定的火力输出。能够存在于战列中的大型盖伦船则被称为战列舰。

: 通常情况下,只有装备双层火炮甲板并配备64门以上火炮的三级舰艇以上才能被称为战列舰。不过不同国家对于战列舰的定义也不一样,荷兰海军对于56门以上火炮的舰艇也称之为战列舰。风帆战列舰则在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这200多年的时间里统治着海上。

胜利号战列舰

自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和法国等列强开始对原有的战列舰进行动力化改造,并逐渐意识到防护装甲的重要性,尤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于是,他们相继建造了木壳外敷设装甲的早期铁甲舰,如英国著名的“勇士号”。随后,19世纪中期,全金属装甲成为主流,19世纪后期则出现了早期复合装甲,“钢面铁甲”就是其中的一种。德国人率先将动力系统和弹药系统集中防护,减轻了重量并提高了航速,形成了集中防护思想。例如19世纪70年代的“萨克森”级战列舰就采用了这种设计,这种思想一直沿用至今。

改进后的萨克森级铁甲舰

在风帆时代,船只上的火炮被放置在侧舷。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旋转炮塔的优越性开始显现,各大列强开始建造装备旋转炮塔的铁甲舰。一开始,炮塔作为侧舷炮的补充被设置在船体两侧,但意大利率先采用了中部大型炮塔的设计,俄国则选择了首尾炮塔的布置方式,而英国则尝试了对角线布置,最终结果表明,首尾布置的效果最佳。因此,在19世纪末期的战列舰上,主要装备了210-305毫米的重炮,并辅以侧舷布置或者侧舷炮塔布置的二级主炮。

三笠号前无畏舰

20世纪初,随着火控系统的改进,为全重炮战舰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在1905年,英国建造了无畏号这种全重炮战列舰,引领了风尚。各海军强国开始大量建造无畏舰,之前型号的战列舰则被称为前无畏舰。为了优化整体设计,战列舰开始采用背负式炮塔。这样不仅可以在保持稳定火力输出的前提下减少防护范围,还可以控制排水量。同时,蒸汽轮机大量应用,为战列舰提供了稳定的动力输出。

阿尔伯特国王号无畏舰

随着战列舰的装甲和动力逐步提升,其主炮口径也稳步增大。无畏舰标准主炮口径为12英寸(305毫米),在无畏舰化后逐步增加至14英寸(356毫米)、15英寸(380毫米),直至16英寸(406毫米)。意大利采用过320毫米(加富尔级),法国采用330毫米(敦刻尔克级),日本则运用了410毫米(长门级)和460毫米(大和级)主炮。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思路是在巡洋舰防护水平的舰体上安装战列舰级别的火炮,这样可以保证强大的火力和高速度,以与巡洋舰对抗。但由于指挥官往往错把它们当做战列舰使用,故难免感觉战巡名不副实。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20世纪30年代,动力装置性能的提高,终于让“理想型战列舰”成为了可能。代表性的如德国的“俾斯麦”级、英国“乔治五世级”、法国“黎塞留”级、意大利“维内托”级、日本“长门”级、美国“北卡罗来纳”级等等,直至后来出现的代表战列舰巅峰水平的“大和”级和“衣阿华”级。这些战舰普遍航速超过27节,主装甲超过300毫米,主炮口径380毫米以上,有完善的火控和防空、防鱼雷系统等。

长门级陆奥号战列舰

二战期间,证明了航母的作用比战列舰更加重要。战列舰只能攻击最远不超过50公里的目标,而航母却可以攻击几百公里以外的目标。因此,二战后,战列舰纷纷退役,仅有“衣阿华”级在海湾战争中最后一次表现出色。目前,我们只能在电影中欣赏到战列舰的雄浑战斗姿态了。

以上是《海上巨兽战列舰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与盖伦究竟有什么关系?》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大家,更多攻略请关注17173《战舰世界》社区

【编辑:17173】
日期
游戏
状态
下载
礼包

页游测试表

日期
游戏
状态
评分
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