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边造船?《伦敦条约》妹说不准造大吨位轻巡啊

2025-04-14 20:31:42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各位舰长好,以历史上的战舰为原型的R系IX级巡洋舰猿(铃谷)现在已与大家见面了。在游戏中猿维持了铃谷1937年大改装前的形态,15门155炮与12管鱼雷的恐怖武装,喜欢玩巡洋舰,爱抓机会打爆发的舰长一定不要错过。 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战期,《华盛顿海军条约》与《伦敦海军条约》共同影响

各位舰长好,以历史上的战舰为原型的R系IX级巡洋舰猿(铃谷)现在已与大家见面了。在游戏中猿维持了铃谷1937年大改装前的形态,15门155炮与12管鱼雷的恐怖武装,喜欢玩巡洋舰,爱抓机会打爆发的舰长一定不要错过。

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战期,《华盛顿海军条约》与《伦敦海军条约》共同影响了巡洋舰这一舰种的发展,也催生了铃谷所属的最上级重巡洋舰的“双重形态”。简而言之,其排水量在一万吨以下,装备大于15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的巡洋舰,均被划入了重巡洋舰的行列之中。在各缔约国之中,日本在上面动的脑筋最多。毕竟日本在主力舰吨位上已经被英美严重锁死,于是就在作为“准主力舰”的重巡洋舰上费劲了脑力。妙高和高雄级不仅都是10炮重巡,还携带了多组鱼雷。日本预期在未来与欧美舰艇的交锋中,妙高和高雄级可以依靠单轮火力投射量优势与鱼雷的“奇兵”取胜。

高雄号重巡洋舰,其舰名继承了因条约被废弃的天城级战巡的舰名高雄,也某种意义上说明其是奔着准主力舰的定位去的

即使如此,日本的重巡洋舰分配吨位也消耗殆尽。于是日本人又瞧了轻巡洋舰建造的空子,毕竟,“《伦敦条约》没说不准造大吨位轻巡”。

美国布鲁克林级轻巡。在日本首开15炮轻巡的先河之后,美国回应了同样15炮的布鲁克。,但美国并没有将其改装为重巡的方案,最终另外建造了基于克利夫兰级巡洋舰设计经验而来的巴尔的摩级重巡

在日本的1931年造舰计划中,最上级设计被批准。这是种装备了5座3联装155毫米炮的“轻巡”,但其投射能力已达到了同期英美重巡水平。虽然日本声称该型战舰标准排水量只有8500吨,负责监督条约的英国皇家海军建造局的官员对日本提交的数据嗤之以鼻,私下表示“他们一定是在用纸板建造军舰,或者在撒谎”。事实的确如此,在最初试航中,最上的排水量便达到了9500吨,战斗状态下排水量在12000吨上下。

1935年7月首先服役的最上号。相比高雄和妙高级,最上的上层建筑更紧凑、更低矮

先行建造的最上和三隈维持了2年的155毫米火炮形态。但随着1936年日本退出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会议,日本海军开始着手将4艘最上级全部安装203毫米火炮,铃谷也在维持155毫米炮形态不到两年,便回到干船坞接受更换火炮的改装。

1935年海试中的铃谷

1940年,铃谷号正式服役。在二战初期,铃谷一直作为日本东南亚方向作战部队的单位行动。由于英美在印度洋方向并没有重大行动,因此战果不多。在中途岛海战和瓜岛周边海域海战中,因为铃谷可携带3架水上飞机,所以多担任为主力舰队侦查的职责。

印度洋行动期间的铃谷

1944年6月,日本海军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的失败,决定了塞班岛的沦陷,也标志着日本绝对防御圈的崩溃。这样一来,原本作为重要后方的大陆、南西诸岛、菲律宾等地,就成为最后的国防重点区域。作战流程是,利用陆上和海军基地的空中力量摧毁敌方舰队,并由第一机动舰队牵制美国特遣舰队,将其引诱至北方,然后与基地空中力量一起对敌方特遣舰队发起攻击。计划是让主要由战列舰组成的水面舰队在这些空中行动的间接支援下攻击入侵部队;如果登陆已经开始,舰队就会冲进攻击地点,用舰炮攻击运输舰队和登陆部队,然后由陆军将其歼灭,这也就是所谓的“捷号作战”。

根据作战内容,日本海军在菲律宾海域集结了几乎所有能出动的作战舰艇。铃谷被编入由栗田健男指挥的第一游击部队第二部队,负责打击萨马岛海域周边正在支援登陆的美军舰艇。但日军舰艇在进攻途中被美军巡逻潜艇发现了意图,在接连空袭后,日军第一游击部队损失了包括武藏在内的多艘主力舰艇,铃谷号也被近失弹导致了螺旋桨轴的弯曲。10月25日10时50分,在跟随栗田主力攻击美军舰艇后,约30架美国飞机空袭了铃谷。右舷中央的一次近失弹导致铃谷该侧的鱼雷发射管舱发生火灾。在11点左右,一号发射管中的一枚鱼雷爆炸,对船体中部造成了严重损坏,导致进水,之后铃谷发动机舱无法工作,船体向右舷侧倾。不幸的是,同时铃谷上的火灾也蔓延到了防空炮的弹药库中,在确定局势无法控制之后,铃谷舰长宣布弃舰。下午1点20分,铃谷号倾覆沉没。 其舰体残骸至今没有被发现,据推测可能在8400 米深的水下,为有史以来最深的沉船之一。

1944年的铃谷像素图,可以看见其相比最初已升级了防空火力,但是依然对空能力很有限

纵观战史,铃谷号的战果不佳与二战中海战形态向着海空一体化演进有着重要关系。这一艘作为“准主力舰”服役的重巡洋舰以其重武装为傲,但是实战中更多是其舰上侦察机承担舰队之眼的作用,直到菲律宾海战期间日军的“绝死突击”才让其有了用武之地。但不幸的是,30年代设计时在其舰体上已经塞下了过多的对舰装备,其对空防护在各条约国重巡中一直倒数,这使得其陷入即使面对小股舰载机都无力阻止其投弹的尴尬境地。

【来源:战舰世界】
日期
游戏
状态
下载
礼包

页游测试表

日期
游戏
状态
评分
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