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历史上纳粹德国战争中的海军驱逐舰

2016-08-18 09:49:18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科普:历史上纳粹德国战争中的海军驱逐舰

1936年A型Z23级(Z23-Z30)

1938年11月-1940年4月间建造的1936年A型共有8艘,它们是德国海军为应对世界驱逐舰大型化和重装化的趋势而研发的。

为了增强打击力量,主炮口径增大至150毫米。1936年A型仍旧从1936年型改进而来,舰体进一步加长加宽,排水量加大。主要武器是5门150毫米50倍径C36炮,其中前主炮是双联炮塔,其余3门炮分装在3个单联炮塔中。建造中由于双联炮塔生产进度延误,它们在完工时其双联装炮塔的位置上也只能安装单装炮塔。到1942年后,除了Z26和Z30外,其余各舰逐次安装双联装炮塔。

其中Z28舰是作为司令驱逐舰设计的,其后部有参谋们使用的甲板室。4门150毫米炮分别安装在4座单装炮塔上,前2后2配置。Z25在1944年拆除了2号炮塔,加装37毫米防空炮以对付盟军飞机的威胁。

这些舰只的火力虽然非常强大,但是它们舰艏的双联转炮塔使艏部重量过大,舰只在风浪中产生严重纵摇,导致适航性下降。于是后来的设计又恢复装用127毫米主炮,还开始研制搭载128毫米高平两用炮的驱逐舰。

代表舰 Z24

Z24,德国1936A型驱逐舰2号舰,于1939年1月2曰在不莱梅德希马克船厂开工,1940年3月7日下水,1940年10月26日建成服役。

1936A型由1936型驱逐舰改进而来,其建造目的是为了应对世界驱逐舰大型化和重装化的趋势。然而从某种意义上看,1936A型驱逐舰并不是一款成功的设计,1936型驱逐舰所使用的127毫米火炮被改为了150毫米火炮,虽然加大了威力,但却降低了射速,同时重量也有所增加。射速的下降导致火力密度有所欠缺,重量的上升导致船体稳定性下降,速度也有所下降,总体而言,1936A型的战斗力不仅没有增强,反而还降低了。

1936A型驱逐舰又被称之为纳尔维克型驱逐舰,不久后,“纳尔维克”型驱逐舰便成了德国在二战中建造的驱逐舰的总称了,并且,自此型舰船之后,德国驱逐舰就不再有舰名而只有舰号了。

Z24战争经历:

1940年作为袖珍战列舰吕佐夫号(原德意志号)的护航舰参加挪威作战。

1941年10月23日,包括Z24在内的8艘1936A型驱逐舰组建成为第8驱逐舰队,又称纳尔维克支队。

1942年3月28日,Z24、Z25及Z26参与拦截向苏联运输补给的英国“PQ 13”护航舰队。在击沉一艘货船后,小队救起其船员,又向另一艘被空袭击沉的货船船员施救。次日,小队遭遇英国护航舰队,Z26被轻巡洋舰特立尼达(HMS Trinidad)击沉。Z24及Z25还击并重创对方后打捞了Z26的船员,脱离了战斗。

5月2曰,Z24与Z25、Z7一起进攻“QP 11”护航队,击沉英国巡洋舰爱丁堡号,重创两艘英国驱逐舰。

7月5日,Z24参与“跳马”运输行动(Operation Rösselsprung),负责协助舍尔海军上将号攻击盟军“PQ 17”护航舰队。然而,盟军在得知德军战列舰提尔比茨出港后,立马命令护航舰队撤退并放弃运输船队,因此德军水面舰艇逐一返程,改由潜艇和战机进行攻击。

1943年12月,为一艘向日本转移重要物资的货船护航。舰队中途遭到巡洋舰进取(HMS Enterprise)和格拉斯哥(HMS Glasgow)等英国舰艇的拦截,爆发了比斯开湾海战(Battle of the Bay of Biscay),但是最终成功将货船送出封锁线。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当天,Z24前往英吉利海峡执行布雷任务。9日,小队在布列塔尼附近遭敌军舰队并爆发海战(Battle of Ushant);ZH1(原荷兰驱逐舰HNMS Gerard Callenburgh)被击沉,Z32在追逐中搁浅,而Z24在受创后得以逃回波尔多进行修理。

8月24日,由吉伦特河驶出海的途中,Z24遭到18架Beaufighter战斗机空袭,被炮弹击中的Z24坚持航行到了入海口码头处才沉没。随后,其船员在海岸设防继续抵抗盟军,后于1945年投降。

尺寸:长127米 X 宽12米 X 吃水4米

排水量:2603-2657吨(标准)/3542-3694 吨(满载)

动力:6台瓦格纳(Wagner)锅炉,2台瓦格纳涡轮机,70000马力最高36节

续航力:5000海里/19节

武器:150毫米主炮5门,37毫米速射炮4门,20毫米机炮5门,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

编制:321人

Z.23 1940 1944.8.21在La Pallice被炸沉

Z.24 1940 1944.8.24在Le Verdon被炸沉

Z.25 1941 1946年作为战争赔偿转交英国,后又转交法国,改名Hoche,?年解体

Z.26 1941 1942.3.29被英巡洋舰“特里尼达”号击沉

Z.27 1941 1943.12.28在比斯开湾被英巡洋舰“企业”号和“格拉斯哥”号击沉

Z.28 1941 1945.3.6在Sassnitz Ruegen被炸沉

Z.29 1941 1946年作为战争赔偿转交美国,后作为靶舰沉没

Z.30 1942 1946年作为战争赔偿转交英国,后用作爆炸试验

1936年A型Mob Z31级(Z31-Z34,Z37-Z39)  1938年A型Z40级(Z40-Z42) 1936年B型(Z35,Z36,Z43-Z45)(注:Z31~Z45的差异不是很明显 只是火炮的口径以及布局有改变 所以都放在一起了)

Mob是mobilisation的缩写,意为战时动员建造计划,顾名思义,1936年A(Mob)型都是在战争爆发后的1940年-1943年间建造的,原来只有4艘(Z31-Z34),在“1938 B型”(Zerstörer Typ " 1938 B ")驱逐舰计划被取消后,该计划中原定的6艘(Z37-Z42)名额被分配给1936年A(Mob)型,不过最终Z40-Z42这三艘没能建成。该型驱逐舰的识别特征是前烟囱帽为圆弧形。

1936年A型和1936年A型(Mob)被称之为纳尔维克(Narvik)型。

尺寸:长127米 X 宽12米 X 吃水3.92米

排水量:2603 - 2657吨(标准)/3542 - 3691吨(满载)

动力:6台瓦格纳(Wagner)锅炉,2台涡轮机,70000马力最高36节

续航力:5900海里/19节

武器:150毫米主炮5门(1 x 2,3 x 1),37毫米速射炮4门,20毫米机炮10门,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

编制:321人

代表舰Z31

Z31是德国海军的1936AM级驱逐舰的1号舰,1939年9月19日订购,一年后开工,于1941年5月15日下水。二战开始后,建造新型驱逐舰的计划被取消,而是增订了12艘1936A级的驱逐舰。为了节约材料和减少建造时间,该型舰进行了一些内部结构简化和引擎改进,因此被称为1936A(Mob)。改造后的引擎稳定性比之前的Z系驱逐舰要好,但战后幸存的该型舰显示会导致对锅炉和管道的严重侵蚀。她们的识别特征是前烟囱帽为圆弧形。

经历:

1942年4月11日,Z31正式服役,因为这时没有可用的双联150毫米炮,所以与姐妹们不同,她出厂时安装的是船厂之前给O级战列巡洋舰准备的**150毫米炮。Z31在二战期间一直在挪威和波罗的海服役。

1942年12月30日,Z31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吕佐夫号装甲舰、Z16等参与了彩虹行动,拦截盟军支援苏联的运输船队,并与其护航舰队爆发了巴伦支海海战。战斗中Z16被击沉。

1943年3月至4月,Z31被编入挪威北部Altafjord的舰队,包括提尔比茨号战列舰、吕佐夫号装甲舰、沙恩**特号战列巡洋舰、Z5、Z20、Z28等。9月6日,Z31随同舰队攻击斯瓦尔巴群岛的盟军基地,其间Z31的主甲板被岸防炮击中多次。

11月,Z31被派往挪威南部执行布雷任务,之后回到德国本土接受改装,并为前甲板换上了双联150毫米炮。

1944年8月,完成改装的Z31前往挪威北岸,运输提尔比茨所需的修理工人及资源,并在盟军的空袭中为提尔比茨提供防空火力。10月开始,Z31协助德军在芬兰和挪威北部的撤退,并沿岸布置水雷。

1945年,Z31所在的舰队被调往波罗的海,然而该次调动的情报被英军截获。1月28日凌晨,小队沿挪威海岸航行时,被英国巡洋舰王冠(HMS Diadem)和毛里求斯(HMS Mauritius)拦截。Z31在战斗中严重受损,双联装主炮被摧毁,但是小队凭借航速上的优势脱离了战斗。

维修期间,作为临时措施,Z31的前炮塔被替换为单装10.5厘米高射炮。(然而这门炮保留到了战后)

1945年3月7日,和Z5、Z38、T36一同护卫舍尔海军上将号在沃林岛的炮击行动。3月21日,和Z34一同护卫了吕佐夫号和欧根亲王号对波兰的苏军进行炮击。其间,Z31拖曳了被弃置的格奈森瑙号的船身,将其用作障碍船封堵格丁尼亚港。

战后: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Z31被英国海军接收,进行修理后用作实验用途。1946年2月2日,Z31被移交给法国海军,并被命名为“玛索(Marceau)”,舷号为D601。其命名源自法国***战争时期的法兰西将领弗朗索瓦·塞韦林·玛索(François Séverin Marceau)。1948-1950年,玛索暂时退役并接受现代化改装,其间主炮被换为150mm单装炮,并安装了美式雷达和8座博福斯40毫米防空炮。重新服役后不久,她又于1953年末加入预备役,并在1958年1月正式退役。

船体被售出后,购买者将其停泊于法国的布雷斯特,用作游泳者的浮动码头,最终于1962年将其废弃拆解。

Z.31 1942 1946年作为战争赔偿转交英国,后又转交法国,改名Marceau,1962年解体

Z.32 1942 1944.6.9在Quessant(Isle de Bas)与英驱逐舰交战后沉没

Z.33 1942 1946年作为战争赔偿转交苏联,改名Proworny,后解体

Z.34 1942 1946.3.26在北海沉没

Z.37 1942 1944.8.24在波尔多沉没

Z.38 1942 1946作为战争赔偿转交英国,1949年用于“nonsuch”试验,后解体

Z.39 1943 1946作为战争赔偿转交美国,改为DD-939,用于试验,后作为废部件卖给法国

1936年B型(Z35,Z36,Z43-Z45)

鉴于纳尔维克型驱逐舰(1936年A型)装备的150毫米炮表现欠佳,德国人决定在新建的驱逐舰上恢复使用口径较小但射速较快的火炮,这就是1936年B型驱逐舰。其舰体与1936年A型相同,但为了改善稳性和增强防空火力,主炮恢复为5座127毫米单装炮塔,其配置与Z1级一样,但防空炮在完工时就已经增强。

该级中的Z35、Z36和Z43在1942-1944年完工。Z44和Z45虽然在1944年下水,但前者在1944年7月29日的舾装中被盟军飞机炸毁,后者终止建造。所以Z43成为德国海军在战争中完工并参战的最后一艘大型驱逐舰。

尺寸:长127米 X 宽12米 X 吃水3.83米

排水量:2559吨(标准)/3599吨(满载)

动力:6台瓦格纳(Wagner)锅炉,2台涡轮机,70000马力最高36节

续航力:5900海里/19节

武器:127毫米主炮5门,37毫米速射炮4门,20毫米机炮15门,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

编制:313人

Z.35 1943 1944.12.12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Z.36 1943 1944.12.12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Z.43 1944 1945.5.3在Geltinger Bucht触雷损毁,1953年解体

Z.44和Z.45到战争结束尚未完成

1938年A型Z40级(Z40-Z42)

原计划为3艘(Z40-Z42),装备3座150毫米双联装炮塔的超大型驱逐舰,后来因计划变更,发展为用于通商破交战的远程侦察巡洋舰(SP1-SP3)。该舰装备柴-蒸联合动力装置,总功率达到92000马力。在德国海军的设想中,它们主要伴随主力战列舰出入大西洋截断盟军海上运输线。1942年该型开工1艘,但由于战局的变化,次年终止了建造工程。

标准排水量:4542吨

长度:152米

宽度:14.6米

吃水:5.62米

航速:36节

功率:92000马力

续航力:12000海里/19节

武器装备:双联装150毫米主炮3座,5连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


支持键盘 ← 和 → 分页
日期
游戏
状态
下载
礼包

页游测试表

日期
游戏
状态
评分
礼包